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

2007-12-26 00:00:00 来源:

  类鼻疽假单胞菌(P.pseudomallei)为革兰阴性、两端浓染短杆菌,存在于土壤中,在东南亚及澳洲多见,我国近期内也报告了一些病例。人类感染系因破损皮肤污染土壤引起,故有土壤相关性疾病(soil-related di-sease)之称。该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变化多端,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,多引起误诊,酿成严重后果。现将我院收治的病例报告如下。
  临床资料
  一、一般资料
  1995年6月~1998年6月,我院共确诊类鼻疽病16例。男12例,女4例,年龄33~70岁,其中33~50岁14例(87.5%)。职业14例为农民。死亡8例(50%)。
  二、临床表现
  16例病人临床表现大多为感染症,可为全身性感染,亦可为局灶性感染。
   三、实验室检查
  (一) 类鼻疽假单胞菌鉴定 1. 培养特性:在血平板上经24小时培养呈细小菌落,48小时后菌落增大至中等大小,灰黄色,外形似车轮状或菊花样。菌落周围呈半溶血状态。在液体培养中,初为混浊生长,后形成皱褶菌膜。在麦康凯平板上为分解乳糖的红色菌落;在SS平板上生长不良;在含2%和3%NaCl营养琼脂平板上不生长。所有生长菌落的平板均有浓烈的异味。菌体形态为革兰阴性、两端浓染短杆菌,单极端有1~4根鞭毛。2. 生化反应:氧化酶、磷酸酯酶、硝酸盐还原酶阳性,色氨酸、尿素、DNA酶、乙酰胺酶、枸橼酸盐、H2S、水杨素、丙二酸盐、七叶苷、亚碲酸盐、VP、赖氨酸、鸟氨酸、鼠李糖及ONPG均阴性。3. 血清学试验:分离菌株与标准类鼻疽假单胞菌诊断血清凝集反应阳性。分离菌株与病人血清亦凝集反应阳性,效价1∶160。
  (二) 药敏试验 15株分离菌应用Scepter system微量平板稀释法,结果判断参照美国临床试验室准标委员会(NCCLS)规定的标准,对18种抗生素药敏。
  上述药敏结果显示类鼻疽假单胞菌与其他革兰阴性菌不同,仅对替卡西林、阿莫西林及泰能(亚胺配能)敏感,而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大多耐药。
  讨论
  类鼻疽病(melioidosis)的临床表现变化无常,潜伏期少则2~3天,多则数年,起病可急可慢,虽较常累及肺部,但人体内几乎每一器官均可侵犯,因此,误诊率极高。肺类鼻疽病为较常见感染类型,表现为原发性或血源播散性肺炎。前者较易误诊为肺结核,除临床表现相似外,X线胸片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,其多侵袭上叶,呈实变或浓烟样浸润,并可有薄壁空洞(2cm~7cm)。少数病人并发胸腔积液、胸膜粘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。至于类鼻疽败血症及多部位脓肿的诊断,如无病原学根据,则更为困难。Puthucheary等[1]复习了50例类鼻疽病人资料,发现76%的病人有基础疾病,如糖尿病、白血病或实体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。泰国报告类鼻疽假单胞菌是该国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之一[2]。因此,凡生活在疫区(热带、亚热带),有上述基础疾病者,患有原因不明发热,或抗结核治疗无效的“肺结核”病,或化脓性疾病均应考虑本病,应及时作病原学检查,包括渗出物、脓液等作涂片、培养和免疫学试验,尽快确诊。
  类鼻疽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菌。文献报告类鼻疽假单胞菌对氯霉素、哌拉西林、头胞噻肟、头孢他啶、西力欣、复方新诺明敏感,并 头孢他啶作为治疗重症如败血症的优选药[3]物。根据我院药敏试验,头孢他啶敏感率仅为13.3%,而替卡西林、阿莫西林及泰能则更为敏感,应作为优选治疗药物。

3333
3334
更多>
微信 微信
微信
微信
公众号 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